自从AIO概念走红之后,不少人在SEO和AIO之间犹豫不决——既怕错过AIO带来的新机会,又担心丢了SEO原有的流量基础。那到底该如何选择呢?今天我们就从概念到实操,把这件事讲清楚。
在深入讨论AIO之前,我们先要明确它的定义,否则很容易产生混淆。
目前,AIO在实际讨论中有两种常见指向:一是指Google AI摘要(Google AI Overviews),二是指更广泛的AI搜索优化(AI Optimization)。虽然缩写相同,但两者的范畴和侧重并不一样。
AI 搜索优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,而 Google AI 摘要只是其中的一个具体类别。当前,AI 搜索优化主要可分为“Google系”优化(如Google AI Overviews、Gemini、Google AI Mode)和“非Google系”优化(如ChatGPT、Claude、Perplexity等)。
(Google AI Mode)
AIO和SEO是什么关系?
就目前而言,两者处于融合阶段,但并没有达到完全重合的程度,SEO是AIO的基石,AIO是SEO在AI时代的发展方向,但想做AIO完全抛开SEO是不太现实的。
为啥?因为不管是传统搜索引擎还是AI,要想让它们认可你的网站,第一步都得让它们“理解”内容。而SEO的优化方法,恰好能帮AI更高效地“读懂”网站。比如:
- 清晰的网站结构与内容分类,以及完整的内部链接,有助于 AI 准确抓取信息;
- 合理布置关键词,辅以图片、视频、行业资质和案例数据,也能增强AI对内容的信任;
- 诸如结构化数据、清晰的标题标签(H1/H2)等SEO细节,同样受到AI的青睐。
正如Google搜索倡导者John Mueller一再强调的,搜索的核心从未改变——真正优质、为用户而创作、技术层面易于抓取和理解的内容,永远是排名(无论是传统列表还是AI摘要)的基石。AI带来的不是SEO的终结,而是其进化与扩容的契机。
Google AI Overviews对网站的影响
Google的AI摘要就是出现在搜索结果页顶部的一段总结,有时附带图片、视频以及来源链接。
(AI Overview)
不少客户可能会担心:如果我的内容被AI摘要引用,用户直接在结果页就看到答案,不再点击进入网站,流量会不会大幅下降?这个问题,需从两个角度来看:
一方面,AI搜索已是大势所趋,我们要意识到,如果内容被摘要引用,短期内点击流量确实可能受到影响,但因此屏蔽AI抓取无疑是因噎废食——这意味着你主动放弃了在未来搜索生态中的入场券。相反,我们更应积极布局相关词汇,争取被AI收录。此外,非Google系的AI工具流量也在增长,如果现在因担心而掉队,未来再想追赶就难了。
另一方面,AIO带来的远不止是流量,更是品牌曝光和专业形象的建立。虽然用户没进网站,但看到AI引用了您的内容,就等于在潜在客户心里种下了“这个品牌很专业”的印象。
如果说以前做SEO是靠“排名带来流量”,现在做AIO则是靠“影响力树品牌”,这是两种不同的逻辑,但同样重要。
如何确定优化重点?
根据Pew Research Center(皮尤研究中心)的报告,目前Google摘要占整体搜索的18% 左右,且触发摘要的大多是“长尾、表述清晰、结构完整”的疑问式词汇。
这也意味着,余下将近80%的搜索还是自然搜索,尤其像“导航类查询”(如 “某品牌官网”)和“交易类查询”(如 “XX 产品对比”)这类高转化、却较少会触发AI摘要的词,仍需通过SEO优化来保障基础曝光。
因此,并不需要将SEO和AIO拆成两套独立流程,而应将它们有机整合。例如:
- 做关键词研究时,同步考虑SEO和AIO的需求,选择能兼顾两者的关键词组合;
- 内容创作时,既要对用户有实际价值,也要方便AI识别和理解;
- 网页发布后,提交给Google收录,且不要关闭AI爬取功能,就有机会被ChatGPT等引用。
实战策略:SEO与AIO的整合Checklist
想要让SEO基础和AIO布局真正落地、相互借力,离不开一套清晰可执行的操作步骤。我们从日常工作中总结了一份基础的必做清单,毕竟光有方向不够,得知道每一步具体该 “碰哪些按钮、做哪些调整”。
1. 做好技术基础检查
先确保网站已经在Google Search Console完成验证与收录,之后重点检查robots.txt,核对是否屏蔽了AI爬虫,尤其是 Google 的Google-Extended。
2.调整内容优化方向
在文章中添加FAQ,用 “用户可能问的问题 + 直接清晰的答案” 形式呈现,这种结构既贴合AI喜欢的 “明确答案” 逻辑,也能命中那些 “长尾疑问词”。如果你的数据有可靠的来源也要在问答中体现,保持专业的同时也更容易被抓取。
3. 追踪成果,持续迭代
目前追踪AI表现的工具并没有那么多,但通过Google Analytics我们可以看到网站在不同AI工具中的曝光情况,以此判断网站在AI搜索中的表现。
总结:
AIO不是SEO的 “替代品”,而是SEO在AI时代的“延伸”,两者是增量互补关系,不是替代关系。与其纠结 “该选哪个”,不如琢磨 “怎么一起做”。现在AI搜索仍处于发展阶段,机会还很多,尽早夯实SEO基础,同时布局AIO,既能抓住当下的自然搜索流量,也能在未来AI时代抢占品牌影响力高地 —— 这才是长久立足的运营策略。